|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調查新聞學與公共新聞學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PBworks 18 years, 4 months ago

調查新聞學V.S.公共新聞學:

兩個「公共領域」新聞理想型的對話與交融--摘要

 

 

 

 

前言

 

  傳統上,大眾媒體被視為是提供大眾討論公共議題的地方,然而在當代的社會中,媒體受到商業化及資本主義的市場取向影響,已經不再被認為是表達公民意見的地方。新聞變成是大媒體集團追求利潤的商品,不再深入討論、分析公共議題,只是取悅讀者。

  這些現象使得民主論者開始擔心,認為一旦大眾不再把媒體看做是討論公共領域的地方時,新聞工作者將的失去新聞工作的神聖性,新聞媒體也會喪失做為「第四權」的地位。

  許多統計數字顯示,大眾對媒體的信心指數不斷下降,報紙的銷售量也在持續減少當中,再加上新聞界又爆發許多醜聞。現在民眾對報紙的信心已跌落到谷底。因此許多傳播學者開始反省目前媒體的運作與規範,開始思考不同的新聞方向。美國新聞學界與實務界人士先後企圖以「調查新聞學」和「公共新聞學」來尋求突破新聞界目前所遇到的困境。

 

 

 

調查新聞學

 

  調查新聞學的理論脈絡主要承接二十世紀初美國思想家Lippmann精英主義的民主觀點。他的基本立場是,公民的民主素質是較差的,因此在民主社會中,不必人人都是專家,只要掌權的是有能力的精英就可以。Lippmann主張大眾並沒有治理社會的能力,但專家卻可提供意見給選舉產生的官員,讓官員能中做出令人信任的決策。因此記者的任務是客觀地反映專家的發現。

  順著Lippmann的理論派絡下去,新聞工作者開始自居為揭發扒糞的「看門狗」,認為新聞媒體的角色是替大眾監督政府弊端,以及為大眾解析精英之間的權力互動。而「調查新聞學」正是實踐這種角色的主要形式。戰後調查新聞學成為美國新聞界主流,並且在美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調查新聞學不同與一般的新聞報導,主要強調揭露官方或組織企圖隱藏的真相。記者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與定力,去證實或否定官方或組織間的陳述,挖掘掌權者企圖刻意隱瞞的不法事實,其中題材必須是與社會公義有關。調查報導非常強調記者一定要針對被隱藏事實的事件進行批判式的分析,絕對不可人云亦云,所以調查報導絕對不會是直接式的報導。而因為調查報導必須指出錯誤,因此被視為是反制公關的媒體操作技術,一般認為調查報導對公關具有相當的破解力。

  然而在商品化的時代中,調查報導的新聞理念也遇到許多挑戰,調查報導被過度的濫用,已變成媒體用來做為吸引讀者的手段,而不是提供大眾公共服務。電視的調查報導變成是爭取收視率的方法,失去了「看門狗」的核心角色。另外,許多記者渴望揭露權力人士的不法事件藉此一戰成名的功利心態,也使得調查報導逐漸變貌,記者變得只報導自己認為重要的議題,因而外界對媒體漸漸失去信心。

 

 

 

公共新聞學

 

  公共新聞學的理論脈絡則是承接二十世紀初期美國思想家Dewey的反精英主義。Dewey的基本立場是,民主取決於公民素質,公民的素質可能有缺陷,但是卻可加以培養,他不認為專家擁有較其他利益團體更高的可信度,他認為發展民主應以提高和培養公民民主素質爲本。Dewey強調,每一個人都能有所貢獻,人們有能力自己做決定,只要給人們機會,他們就可以充分了解身處的困境,並且找出解決的方法。

  公共新聞學的源起,與公關的發展有關。由於傳統媒體對公關操作始終以客觀方式呈現,因此政治人物對媒體的利用能力日益成熟,使得媒體的公信力日益下降,媒體與人民的距離也變得更加疏遠,大眾的地位越來越衰弱。

  公共新聞學認為,傳統媒體中,大眾地位的低落與民主生態不符,所以要挽回大眾的地位,就必須將重心轉移到大眾身上。公共新聞學認為大眾應該有機會參與到新聞室的作業過程中,包括新聞的定義、意見反映等。

  公共新聞學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大眾能再度擁有參與政治等公共事務的機會,並且能與記者在在新聞室有平等的討論機會,共同決定什麼是有用的新聞訊息。

  著名的例子如1991年Charlotte Observer報提出一個「公民議程」的計畫。此計畫有四個特點:一、透過民調界定出主要選舉議題;二、讓讀者參與編採過程,並鼓勵選民投票;三、顯著並深入報導選民設定的議題;四、施壓政治人物要求回應。Charlotte Observer根據公民議程,以每週為單位製作專題,各項專題都是由主跑相關議題的記者執筆,而非由政治記者詮釋,目的是希望儘量從大眾角度而非純粹政治觀點切入。

 

 

 

結論

 

  調查新聞學與公共新聞學主要的差異在於,調查新聞學採傳統的旁觀者態度,報導者與被報導者是監督的關係,它強調的是「客觀性」與「公正性」。而公共新聞學則放棄中立,強調大眾的參與和問題的解決,完全顛覆了傳統新聞中記者中立客觀的形象。

  雖然如此,調查新聞學與公共新聞學並非是相互違背、無法並行的兩個極端。其實主張記者積極主動的調查報導若能與強調大眾參與的公共新聞學同時並進的話,大眾的參與可以彌補記者的不足,而記者則可更加發揮其專業性,讓重大新聞的查證工作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